![]() 已開展合作攻關項目159余項,有7項經專家論證已具備產業化價值,其中有3項已注冊公司;“新冠病毒及烈性病原致病病毒全自動檢測系統”被列為中國工程院疫情專項項目;手術縫合針、高頻電刀等成套裝備,都在臨床試用得到好評;遴選450名醫工交叉研究生進行聯合培養;在上海各大三甲醫院建立13個工作站……在上海市經信委指導下,上海理工大學協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、中國科學院微系統所、聯影公司等7家單位共同申報組建了上海高端醫療裝備創新中心,并發起成立長三角高端醫療裝備創新聯盟。11月14日,在上海市副市長宗明等領導見證下,“上海高端醫療裝備創新中心”授牌成立。 “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將‘面向人民生命健康’列為科技工作‘四個面向’之一。11月12日,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,要聚焦關鍵領域發展創新型產業,加快在集成電路、生物醫藥、人工智能等領域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。成立上海市高端醫療裝備創新中心,恰逢其時?!鄙虾@砉ご髮W黨委書記吳堅勇談道。 “公司+雙聯盟”模式,暢通研發快車道 該中心將采用“公司+雙聯盟”模式,即以上海理微醫療科技公司作為法人實體實際運營,依托長三角高端醫療裝備創新聯盟、“一帶一路”醫療器械創新和應用聯盟,全面統籌醫療裝備設計、研發、測試、認證、量產全流程;從醫療需求出發,瞄準高端醫療裝備技術前沿,實現模式創新,攻克行業共性難題,推動行業跨越式發展,并在服務醫療裝備行業過程中培養高端醫療裝備復合人才。 上理工校長丁曉東表示,中心將按照總書記提出的“疏通基礎研究、應用研究和產業化雙向鏈接的快車道”要求,持續在醫工交叉領域攻堅克難,對接和服務人類健康這個“日不落”產業,加快高端醫療裝備關鍵技術研發,積極構建“政產學研醫用”一體化創新體系,助力打造創新鏈、產業鏈、價值鏈三鏈融合的產業生態。 直擊醫工交叉“痛點” 大多數外科手術都需要用到超聲刀系統,國內主要依賴進口,主機售價50萬元左右,一次性使用耗材的超聲刀頭則需要6000元,增加了病患手術成本。即使是進口超聲刀頭,也有2%左右會在手術中出現斷裂,增加了手術風險。長海醫院醫生提出這一問題需求,上理工“接單”2周內就組成多學科攻關團隊,1年就拿出了國產化方案。 “以往老師做的項目基本止步于實驗室,醫療器械市場化之路有很多環節,靠老師的力量遠遠不夠,影響了大家科創成果轉化積極性。學校打造醫工交叉創新體系后,我們能參與創新鏈、資源鏈、產業鏈各環節,看到創新技術能為百姓造福,很有成就感。所以教師團隊中,醫工交叉非常有‘市場’?!鄙侠砉めt療器械與食品學院副院長、“超聲刀系統的研發與產業化”項目負責人崔海坡說。 如今,超聲刀項目即將進入檢測階段,上海市高端醫療裝備創新中心的成立,對產品研發“后半場”更是利好。作為核心成員的諸多企業也能受益?!氨热缧难苤踩牒牟臋z測,上海資源相對稀缺,要經常到外地進行相關工作。得知中心正探索創建第三方醫療器械檢測機構,我十分期待。這能降低企業溝通成本,提升產品落地進度,肯定會吸引更多企業加盟?!眾W盛下屬上海普實醫療負責人李瑞談道。
|